2015年,手机市场风云变幻。小米昔日的辉煌与当前遭遇的困境形成强烈反差。华为的持续上升势头,更是使得小米的处境备受瞩目。这其中,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要点。
小米出货量目标未达成
2015年,小米为了达成出货量目标不懈努力,但最终却被华为超越了。就在12月21日,小米还在力争达到8000万或1亿台的出货量目标时,华为手机产品线的负责人何刚宣布,华为的智能手机发货量已经超过了1亿台。在中国市场的发货量大约占了70%,而且预计2016年的发货量还会增加30%。这样的对比表明,小米在出货量上已经落后,市场竞争中,小米开始落后了。小米未能达到出货量目标,这背后暴露了它在产品布局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。
被高通820掣肘
2015年,小米的销量遭遇挫折,高通820芯片成了不可忽视的阻碍。由于高通820的限制,小米整整一年都未能发挥优势。与此同时,其他手机品牌都在积极应对高通新芯片的更新,而小米却放弃了这个市场更新的机会,产品线没有明显变化,所有精力都集中在820上。从这个角度看,小米在产品规划和决策上犯了错误。这种错误使得小米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。
处理810问题不力
小米在处理810处理器发热问题上效果不佳。当其他品牌纷纷尝试搭载810处理器时,小米的高端产品线却独树一帜,采用810,却似乎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。810发热问题让其他厂商感到困扰,而小米对此问题的无力应对,无疑加剧了这一劣势。在产品策略上,小米未能灵活调整,这也导致了其在手机销售上的失利,进而影响了出货量等关键数据。
MIUI广告植入失败
2015年,小米在MIUI中嵌入的广告明显是失败的案例。这种广告投放方式极其粗鲁,既不考虑目标用户,也不考虑投放环境,缺乏二次设计。尽管小米掌握着庞大的用户数据,却未能有效利用,对用户需求一无所知。这种急功近利的盈利策略并不可取。或许是因为销售数据不佳,为了给投资者展示一份光鲜的财务报表,但这样的做法却损害了用户的好感,从长远来看,对企业发展并无益处。
进军高端市场失败
小米尝试高端市场却未能成功。以小米note为例,其顶配版上市后价格下调至2999元,标准版更是降至1999元。据中国移动的数据,其销量远不及小米4。小米“为发烧而生”的口碑与高端市场定位不符,这次失败主要在于小米自身,未能妥善处理市场定位的转型问题。
国外面临专利诉讼困境
华为在国内出货量上超越了小米,随后小米在国际市场上又遭遇了专利纠纷的麻烦。这样的局面使得小米在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布局受到影响,进军欧美市场的步伐也因此放缓。专利纠纷成为了小米前进道路上的一个新障碍,若处理不当,将进一步制约小米的成长,使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更加不利。
小米究竟该如何调整其战略,以便在未来的手机市场竞争中重新占据有利地位?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个人观点。同时,也请大家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。